西南特色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何珺科研团队2023年度主要服务社会情况:

技术指导及服务企业、制药厂、食品厂及中药材种植三个范围,包括了3个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相关厂家;一个刺梨加工厂和一个苦丁茶加工厂,主要是合作进行废弃物回收利用研究,即小叶苦丁茶挥发油及其加工废渣的回收利用和刺梨榨汁后渣的活性成分回收利用;最后是在贵州织金、瓮安县银杏叶种植基地银杏叶药材监控,贵州福泉、从江县的淫羊藿药材的种植项目合作开发研究。

1.为贵州继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贵州织金、瓮安县近十多个乡镇的银杏叶种植基地,并对比云南、四川及江苏等主产地进行近100个样品黄酮及萜内酯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因贵州因冬暖夏凉,银杏叶年生长周期从3月初至11月初,比山东省、江苏省及陕西省三个主产区年生长周期从3月中旬至9月中旬工长近2个月,因此贵州产银杏叶黄酮及萜内酯含量远远比三大主产区同树龄银杏叶含量高30%,且因生长周期长在贵州种植银杏叶可进行两次采收,是国内最适宜的银杏种植省。

2.为贵州贵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该企业与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钱一鑫、何珺老师共同执行贵州省科技厅2023年科技厅支撑计划“黔产淫羊藿中淫羊藿素的提取纯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总经费660万,其中纵向经费83万,在贵州福泉、从江县的3000亩淫羊藿药材种植基地进行近200多份样品取样及药材采收期质量监控。监测结果表明贵黔一号淫羊藿药材产品质量稳定且活性成分含量高。

3.为贵州贝因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贵州北极兴药业有限公司,该企业与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何珺老师课题组共同执行贵州省科技厅2022年科技厅成果产业化项目“银杏叶综合利用产业化研发与示范”,项目总经费1500万,其中纵向经费80万。在贵州北极兴药业进行了银杏叶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技术成果推广,建成了年产70吨银杏叶提取物、50吨莽草酸和1吨银杏叶萜内酯综合利用生产线,调试生产银杏叶提取物产品近10批次,获得水溶性产品500公斤,2020版产品1吨及10公斤内酯产品和750公斤莽草酸,近半年销售收入约为183.6万元。项目实施实现了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叶提取物、高纯度萜内酯和高纯度莽草酸综合回收利用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使科技成果进行示范性产业化,提高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厂的市场竞争力及黔产银杏叶经济效益,也为贵州扶贫产业的稳定和乡村振兴出力!

4. 2023年在国内3家相关银杏叶制剂药厂银杏叶提取物植提车间中进行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中低酸技术的推广应用,产品应用于制剂的产值约为3000万;银杏叶综合利用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且产品中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技术水平代表着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单位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售价比普通熟银杏叶提取物高 15倍。将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技术向国内高端制剂厂家进行技术应用,也带动企业及行业的升级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中试调试:2023年上半年中试基地进行装修完善改造,8月底管道及水电改造完成后,进行各项目中试调试,完成中试的项目如下: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中试基地中试调试登记表

序号

中试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中试工艺

中试时长(天)

中试原料及重量(kg)

中试产品重量(kg)

委托人信息

1

兽药中试调试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外单位委托

药材3:3:2 苦参 900克石榴皮 900克秦皮600克。提取100度。煮2小时一次。一共提取2次。浓缩 1.10 加麦芽糊精200克。喷雾干燥。

10

6公斤

两批为0.84公斤和0.97公斤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余波,15085916661

2

白果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提取纯化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编号(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094  )

药材40公斤,加甲醇320公斤,70度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去醇,加水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浓缩后60%乙醇溶柱层析,90%乙醇洗脱后浓缩得浸膏产品

15

140公斤

两批为2.46公斤和2.13公斤

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彭丽娟,13765068983

3

白果中萜内酯及总黄酮提取纯化

贵州大学横向委托项目(黔科合成果【2022】一般009 )

白果加50%乙醇水于70度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去醇,采用乙醇乙酯萃取,取有机层浓缩后,0.5%乙酸钠洗两次,有机层浓缩后真空干燥得产品

30

50公斤

两批为0.12公斤和0.13公斤

生化工程中心,何珺,13007862424

4

复方中药提取、醇沉、浓缩工

西藏凌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外公司委托

水提,过滤,浓缩,醇沉,脱色,水溶处理

7

150公斤

产品最终重量为25公斤

西藏凌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黄福,0891-6238310

 

文庭池科研团队2023年度主要服务社会的情况:

1.食用菌团队:在校党委和药学院党委的指示下,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团队团长文庭池教授和徐彦军教授带领“博士村长”团队赴全省开展技术服务。团队在完成上级安排的脱贫攻坚任务之后,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目前贵州大学食用菌团队成立了“菌物资源及野生菌保育小分队”、“良种繁育小分队”、“大宗食用菌高效栽培小分队”等5个“小分队”,以科技创新带动菌业振兴,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能看见贵州大学食用菌“小分队”的身影。团队通过“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贫困村”的模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基地37个。带动20几个区县的企业增效、群众增收。2023年,团队团长文庭池由于在产业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获得“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这为助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开展了技术服务:

1)指导贵州盘正农业有限公司、贵州荣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榕江县夯垚合作社、贵州三鑫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榕江县食用菌产业开发总公司、贵州省榕鑫菌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福黔农种养殖有限公司、榕江县加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榕江县兴华乡高旧村兴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榕江县兴华悠然食用菌种植基地、榕江县寨蒿镇平堡丰盈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榕江县近强工贸村级集体经济有限责任公司、榕江县上寿柯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金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企业(合作社)种植和养殖技术服务。其中完成指导种植灵芝1300亩,竹荪3200余亩,羊肚菌3500亩。

2)协助杭州市农科院完成《块茎类中药材种苗繁育及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口帮扶项目结题,建立乌杆天麻种质资源圃2个,面积 800 m2。收集伴生菌“蜜环菌、萌发菌”种11份,其中高温蜜环菌2株,中温蜜环菌3株,萌发菌6株。完成乌杆天麻伴生菌“蜜环菌、萌发菌”的规模化生产。在雷山和龙里等地分别进行天麻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建立100亩核心种植示范区,示范推广13037亩次,培训技术人员112人次。

3)文庭池教授专门建立了500人的贵州大学食用菌博士村长微信服务群以及开通“菌谱”抖音账号(拥有全省粉丝4300余人),专门为全省基层技术人员开发食用菌在线教程并网络直播现场技术指导实况(目前抖音点击量60万次,获赞1.3万次)。

4)完成了本年度贵州省重点项目“贵州省大娄山区及黔中山原山地菌物资源普查”全面开展了全省12个县50个乡镇的菌物资源普查工作,竹荪、蛹虫草、野生香菇、平菇和羊肚菌已经驯化成功,正处于推广阶段,这些品种助力几家食用菌企业展示了贵州农业特色产业的风采。

5)初步为企业解决了红托竹荪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竹荪菌托深加工工艺优化,已经为企业优化好的工艺技术有:A.红托竹荪菌托高效酶解及活性多糖提取,提取物加工成饮料、酸奶(已初步完成工艺小试)。B.红托竹荪菌托蛋白提取及酶解制备多肽以及产品加工(已初步完成工艺优化)。C. 完成红托竹荪营养羹,新鲜红托竹荪预制菜和红托竹荪菌托饮料(已初步完成工艺小试)。D.一种对环境安全的杀菌剂配方:和厚朴酚与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已初步完成工艺优化)。

6)为白云区和花溪区等引进农业企业3家。

3.科技特派员: 文庭池教授作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持续帮扶榕江县,2023年贵州大学博士村长项目“贵州省竹荪病虫害绿色防控”获得立项,项目对红托竹荪腐烂病的发病过程与致病的分子机理,红托竹荪土壤连作障碍成因分析,红托竹荪菌蕾发育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彻底解决竹荪黄水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还为企业解决具体技术问题9个,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36次,其中灵芝栽培、竹荪和羊肚菌大棚栽培、林下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26个(次),采收加工指导10个(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5次,培训人数320人次。组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2项,涉及帮扶企业、合作社16个,帮扶农户80户,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6名。网络通讯解决技术问题30个。

4.和企业联合开展科技项目研究:

    1)联合贵州榕鑫菌业开展废弃菌包资源化利用研究并共同执行“食用菌废弃菌包再资源化生产动物饲料蛋白技术开发及示范推广”农业攻关项目。

    2)联合企业执行科技厅“酶解法制备红托竹荪菌托速溶饮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并完成中期考核。

    3)协助白云区、榕江县和织金县黑木耳、红托竹荪等食用菌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申请、论证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