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菌学及药用真菌学科
真菌学及药用真菌学科方向长期以来致力于对虫生真菌包括虫草及其无性型资源价值评估和药物开发利用。其主要研发方向:(1)虫草(包括其相关真菌)及其无性型的资源价值工程评估和开发利用。 (2)一些名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工程化研究。 (3)药用真菌生化工程及代谢工程的研究。(4)生物酶解药用成分结构修饰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药用成分的药理活性并降低毒副作用,为生物新药制剂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原料药中间体。
该学科学术带头人康冀川教授(博土后):博土生导师,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真菌学研究。曾赴英国、新西兰、香港、南非留学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现承担主持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25篇, 其中20篇被《SCI》收录。与国外专家合作培养博士6名、硕士5名。目前,在培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3名。康冀川教授自海外学成归国在我校任教以来,积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中药现代化研究工作。现承担的省级中医药课题如“应用分子生物学对中药材天麻和石斛良种的鉴定研究”和“基因系谱学及药物化学对喜树和石斛及其真菌群落的研究”,促进了地区科学研究水平和中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天然活性成分分离及检测技术学科
天然活性成分分离及检测技术学科研究方向:(1)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对一些有开发前景的药用成分(中间体)如银杏第五代GBE(银杏水溶性GBE)、银杏苷元型黄酮(第六代银杏GBE)、萜内酯(含单体)、葛根异黄酮、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镇痛剂组分(小肽、腺苷类)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制定提取物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建立原料-提取物指纹图谱信息库;(2)检测方法的优化及新方法的建立;(3)新技术的应用,以工程化为重点攻克超声波连续提取、柱色谱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膜分离、真空微波干燥及全程智能化控制等一批关键技术,解决相关制药企业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
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何珺副教授:10余年来一直为何照范教授原项目组的骨干研究人员,参加了省“九五”重大攻关项目、中法先进合作研究计划(PRA BT00-06)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等8项研究课题,独立承担完成了多项攻关技术,在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及检测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为主要技术研发人员在国内首次完成了银杏叶第五代GBE(水溶性GBE)、第六代GBE(银杏苷元型黄酮)、萜内酯(含单体)尤其是高纯度银杏内酯C的制备工艺及在“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工程化建设等方面勇于探索、刻苦实践、富有创新精神,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
3.中药化学及药学学科
该学科是集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与法国巴黎高师化学系生物有机实验室及贵州省GLP实验中心(贵州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的相关研究人员建立联合实验室,主要在天然药物活性成分、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等领域展开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病毒、抗肝炎病毒)、抗老年性痴呆、治疗糖尿病等药物的研究:(1)以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化学和药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为基础,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模拟的生物有机分子与靶分子的相互识别、相互作用,进行现代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2)通过多学科融合和综合研究,达到发现和研制具有结构新颖、药理作用明确、高效低毒的创新药物的目标。
该学科学术带头人李洪庆博士:贵州大学教授、药化硕士生导师。2000年7月至今一直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是贵州大学何照范教授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勇民博士合作课题:“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 BT00-06)”项目中银杏酸提取、分离及鉴定研究部分的主要完成人;2002年7月~2006年6月在法国巴黎高师化学系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联合实验室攻读巴黎第六大学博士学位,师从法国科学院院士Pierre Sinaÿ教授,主要从事多羟基氮杂环庚烷类化合物作为糖水解酶抑制剂的化学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工作,并获分子化学博士学位;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
4.名特中药材细胞工程学科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西南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为对象,开展药用资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致力于利用细胞工程进行药用生物资源的筛选、创新、保护和科学利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与开发,主要从以下领域开展工作:(1)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及应用研究;(2)药用植物微繁殖技术研究与开发;(3)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与应用;(4)石斛、杜鹃兰、银杏及天麻、半夏、藏红花等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
该学科学术带头人文晓鹏教授:博士,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研究员。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获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11月任贵州大学教授;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分子育种中心”攻读博士学位,致力于植物的细胞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在日本国家果树研究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从事植物遗传转化、转抗逆基因植物的基因表达及植物逆境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等研究工作。2003年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内的科研课题8项,主要致力于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研究及单细胞培养开发应用。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12篇。